2023-08-24 07:09:39 来源 : 澎湃新闻
七夕节,又称作“星期、绮节、罗织节、巧日、乞巧节”,传统民俗活动多围绕青年男女求巧、求智、求姻缘展开。宋末元初,黄道婆为传统棉纺织技艺创新种艺,为中国棉纺织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故而被奉为“先棉”,同时也被纺织从业者尊为布业始祖。旧时上海各郊县“幼女学纺织,间往(黄道婆祠)拜祷” 以求得高超的纺织技艺,也为祈得一份美满姻缘而虔诚祭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2日,“缘起七夕 情系先棉”七夕乞巧游园活动在黄道婆纪念公园举办。公园内身着传统中式服饰的20位青年男女走进黄道婆纪念公园,体验了丰富多彩的七夕乞巧活动。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七夕诗词对对碰》活动以七夕诗词牵线, 10对青年人分别从10个锦囊中找出同一首诗词中的上下诗句,从而分组配对,串起此次活动的主线。
七夕诗词对对碰
乞巧游戏《莲藕七孔穿巧针》则来源于历史记载。汉代《西京杂记》中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七孔针,连续穿针引线而 “得巧”。此外,莲藕“玲珑七窍”,“藕”又取自“其叶偶生”之意,寄托着 “佳偶天成”“并蒂同心”的美好寓意。
乞巧穿针
乞巧手工《水光流彩拓画扇》灵感来源于明代《帝京景物略》:“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根据“水面观影”的乞巧民俗设计的湿拓水影画,在水面作花,丝拓成画,将非遗艺术之美融于水中。男女双方共同协作完成水光流彩的丝罗团扇,也传达了青年人对七夕美好情愫的祝福。
水光流彩拓画扇
“七夕节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泥泾棉纺织技艺也是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理论与应用创新基地负责人方云表示,七夕又称“七月七”,与丝帛、纺织主题紧密相联,故称“罗织之节”、“绮节”,这与主司纺织的星神——织女相关。此时织女星升至一年当中的最高点,璀璨夺目。此时天气转凉,妇女忙着纺线织布准备越冬的寒衣。寂静的夜晚,在织布机旁劳作的织妇举头便能望见那颗明亮的主司纺织的织女星,默默许下对美满生活的无限期许。
举办活动的黄道婆纪念公园,与“七夕”亦关系匪浅。《管子·轻重甲》曰:“一农不耕, 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被奉为先棉的黄道婆,是中国传统纺织女性的群体形象投射,因为她们的勤织建构起了中国老百姓的‘衣被天下’。在黄道婆的故里,七夕节祭拜先棉黄道婆也是古来有之的风俗。”方云说,“此次黄道婆纪念公园利用传统七夕节,邀请年轻人在传统诗词文化里体验纺织文化与非遗手工,既为青年群体搭建了交友平台,又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活动由华泾镇党委,华泾镇人民政府主办,华泾镇社区发展办公室、华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华泾镇团委、华泾镇妇联、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理论与应用创新基地协办,黄道婆纪念公园承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