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1 20:39:53 来源 : 腾讯网
潮新闻客户端 徐益丰
7月,有幸参加了在湖州南浔召开的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领奖典礼暨中国报告文学峰会。
【资料图】
从上海高铁虹桥站出发,汽车驶向南浔,一路上狂风夹着暴雨,豆大的雨珠噼里啪啦地从天上砸了下来,落在地上,惊起一团团水珠,一闪一闪亮晶晶。似乎呼应当代诗人、著名作家徐迟先生,以六十六个“水晶晶”赞美南浔这处水晶晶的家乡。
走进南浔古镇,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景的《清明上河图》。一路上流水、人家、庭院、高墙、园林,两岸古色古香,风情旖旎。我们眼前所见的一切似乎都是水晶晶。
一
从第六届开始,作为徐迟先生的家乡南浔,成为了“中国报告文学之乡”,也成为了“徐迟报告文学奖”永久的固定的颁奖地点。
与全国报告文学界的大咖交流着生活和创作,倾诉着感受的心声……窗外,夏夜的柔风轻轻吹来,飘拂着清新的空气,感到舒畅,感到愉悦。
不经意地从会议桌签上瞄到,有5个姓徐的,加上徐迟有6个姓徐,我在想,是不是徐迟先生约姓徐的在他家乡相会。不知是巧合,还是机缘。
作家们冒着一阵雨一阵太阳,实地采风了南浔区旧馆街道、双林古镇、南浔古镇等。
采风时,我认识了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得主,山东作家张中海,黑黑的皮肤,满头银发,不修边幅,看上去很精神,但已是古来稀之年。他得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奖《黄河传》,50万左右文字,如同城砖一般阔大厚重。
他告诉我,自2013年始,他重新开始了中断两个十年的黄河书写,沿黄河“五上五下”行走15000公里,在2亿字的文字资料和200万字的走读笔记基础上的凝思与表达。这种浸透着作者人生乃至生命感受和7年大量心血思考的作品,是子女深情回望母亲河的脚步和记录,是深情的倾诉和凝视面对。
《黄河传》无疑是一部大书,是一部难得的书。“中国报告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炳银这样评价。
张中海看我饶有兴趣,说回去马上帮我寄上一本,果然没几天,就收到了《黄河传》一书。我连忙挤出时间阅读,感受到黄河生态治理与民族之魂的追寻。
我在想,母亲河—黄河的水也是水晶晶的。
一边走一边聊,不知不觉走进了文园谒见徐老,在一汪水晶晶的湖畔,单门独院,粉墙黛瓦,门上镌刻着“徐迟纪念馆”。小院正中是徐迟半身铜像,身旁是松柏和翠竹。我肃立三鞠躬,站在铜像旁拍照,这是我与徐老第一次合影。
其实早在1987年时,就认识了徐迟先生,他的《哥德巴赫猜想》把我带进了科学的殿堂,知道了数学家陈景润,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年华春秋,也是最爱看书的时光,《哥德巴赫猜想》还是从老家寄到工地上。后来书名《哥德巴赫猜想》未记得,但科学家陈景润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二
湖州南浔,20多年前曾经来过,那时只知道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小莲庄和嘉业堂藏书搂,回忆起来也模糊了。
南浔今非昔比,一张丝片出土,揭开了南浔中国丝绸发祥地之一的神秘面纱,“笔祖”蒙怙采兔羊之笔,翻开了善琏湖笔“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精彩华章;一根银丝顺着一条运河,牵出了一方水晶晶的富庶之地。
一个浔字,走进南浔古镇,踩着青石板铺着的小路,沿着清澈的河道徐徐向前。河岸两边垂柳成荫,白墙黛瓦,参差错落,檐角微微上翘,廊下挂着一排排红灯笼。拱桥倒映水面,水面又照着蓝天。古镇内有许多古老的石桥,如通津桥、洪济桥、广惠桥、同里桥、幸福桥、新民桥等,石桥虽雷同,却各有一番韵味。
历史上,这些石桥沟通了千家万户,见证了南浔的百年变迁。今天,他们仍然像老人一样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服务。
有人说,桥是南浔古镇的一大特点,站在桥上看南浔,仿佛置身于过去那个年代。
我站在弘济桥上拿着手机,正在拍照,突然响起一阵喧哗声,往桥下看,河面上来来往往的游船,船上游客们正嬉闹着,刹那间,给古镇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在古镇,仿佛穿越到古代,宋代的诗,明清的建筑,到民国的故事,让人感叹人生。在《南宋御酒坊》“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如此美酒真想来个一醉方休。
三
鹧鸪溪畔的小莲庄,是当地声名最为显赫的一座园林。它是“四象”刘氏祖孙三代花费近四十年光阴所建的私家庄园,其中以近十亩的莲花池为中心。
莲池周边,是一圈亭台楼榭,环池而立,全景尽现。南浔丝商们大都偏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一座以莲花品格命名的建筑“净香诗窟”,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厅内“顶格”,由两个斗笠状的“藻井”组成。“净香”就是荷花的香,“诗窟”就是主人邀请朋友来吟诗、答对等。抬头向上看建筑,圆形的好像是戴在头上的斗笠,所以又俗称“升斗厅”。
离开小莲庄,來到隔溪毗领的嘉业藏书楼。它是一座中式的建筑。门楣上“嘉业藏书楼”出自刘延琛之手。楼里是“口”字型回廊,共计52间房,藏书有50万卷,是我国极有价值的文化瑰宝之一。
作为徐迟的故乡,南浔在他心中一直就是水晶晶的。其实,南浔的美,早在几百年前,就引起了诗人们的注意,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抒发着心中的感慨,描绘着南浔的美。 在这些诗词里,总是少不了南浔的水。
“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鱼艘寒满港,橘市书成林。吾道真迂阔,浮家尚越吟。”这是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的诗作,他笔下的南浔,有美酒,有红桥,有渔船,有书市,也有歌声。这是一幅典型的冬日江南风光,也就是在宋代,南浔就已经是很美的小镇了,而且热闹非凡。
“清溪通笠泽,地以水为乡。竹青三日雨,僧白一头霜。”这首诗的作者已经无从可考了,但这首诗却流传了下来。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前两句是典型的江南山水风光,“地以水为乡”,南浔的水多于地,是典型的水乡泽国。“僧白一头霜”,有些诙谐调侃,但更多的却是岁月不饶人的无奈,即使是出家人也不能避免。
一首元朝韩奕的《湖州道中》,描绘了南浔美丽的江南水乡:“百里溪流见底清,苕花苹叶雨新情。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塞人家水上耕。岸转青山红树近,湖摇碧浪白鸥明。棹歌谁唱弯弯月,仿佛吴侬《子夜》声。
”南浔,能够得到这么多诗人的青睐,显然有她特有的魅力。在这些诗中,我们就能够一窥其貌。有“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的恬静,也有“百里溪流见底清,苕花苹叶雨新晴”的安宁,有“春寒漠漠拥重裘,灯火南浔夜泊舟”的寒意,还有“水市千家聚,商渔自结邻”的繁华。
从宋代到现代,几百年来,南浔都在诗人笔下出现,她的魅力有着变化和不同,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能够吸引诗人们的目光,触发诗人们的感慨。在所有这些诗里面,都离不开“水”,水是南浔的魂,水是南浔的根。所有这些水,就构成了水晶晶的南浔。
当我离开南浔时,在街路上、道路旁等显著位置,“水晶晶南浔”与“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LOGO,一直在目送着我,让我再回头看看,“中国报告文学鼻祖”徐迟先生,让我再望望,既有都市富庶,又有田园诗意,既有乡愁古韵,又有文明新南浔。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